top of page
Search

闖過荊棘滿途的道路,才能看見康莊大道——「史偉莎企業有限公司」台灣區營運總監余永堅

  • Writer: SARAH WU
    SARAH WU
  • Feb 10, 2024
  • 5 min read



「2003年我加入香港史偉莎,為了公司擴展版圖,我在2007年隻身到台灣高雄成立我們在台灣的第一個辦公室。」進「史偉莎」前,余永堅先生在教科書出版社擔任業務工作。在香港賣教科書雖有穩定的收入,卻也乏味無聊,在老婆的巧妙鼓勵之下,他跳出舒適圈,投身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清潔與防治業;在香港歷練五年後,他一個人帶著「史偉莎」的品牌到台灣高雄開疆拓土。在這之前,他沒有到過台灣。


從出版到清潔與病媒防治,從香港到台灣

「剛開始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實在太多了」,總監余永堅說著,他的國語帶著濃重的港腔由於當時「史偉莎」在台北特許經營的合約還沒結束,他得要在台北以外的地區開展事業,於是直覺地選擇了「台灣第二大城市」高雄,誰知道高雄的發展與國際化的程度跟他的認知的有很大落差,本來國語就不靈光的他在高雄這個需要用台語溝通的城市,光在語言上就讓他受盡苦頭,「我曾經向同事示範香港人怎麼在台灣做銷售,我一講完他們就笑了,因為根本聽不懂」。


香港跟台灣的風土人情、生活節奏與文化....方面差異都很大,「在香港成立公司很簡單,稅制也比較簡單,僱員條約也不一樣」,然而外商在台灣申請證件或申辦戶口非常繁複,「當年在台灣開公司辦證照時光是移民署就跑了11次,光辦一個銀行戶口,就起碼跑了四、五家銀行。」慶幸的是台灣人都很熱情,很願意幫忙。至今,余永堅還記得那一位協助他申請第一個公司帳戶的銀行職員的姓名,「我很感謝她願意聽我慢慢講。」


文化與生活上的水土不服

現今200多工作人員的史偉莎,當年是從兩個技術人員加上余永堅開始,由於人力有限,早期的他也跟著員工一起去案場做事;還記得第一年的除夕,他跟技術人員一起從高雄做到屏東旗山,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上九點多,案場結束後,他才趕往機場搭機飛回香港跟家人過年。


為了紓解跟家人異地相處的難,2008年年底,他鐵了心地將夫人和女兒接到高雄一起生活,從高雄的艷陽到學校生活,8、9歲的女兒非常不適應適,看著女兒的膚色從白變黑,做爸爸的哪能不心疼。就這樣一晃幾年過去了,「現在她已經長成一個道地的台灣人了。」有了家人做後盾,無後顧之憂地拼鬥事業,「感恩她們陪伴我,剛開始她們也很擔心,不知道這會不會成功」。


從高雄到台北,從三人到兩百人

「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做好research的話,一定不會從高雄開始。」在2000年代說服高雄的客戶做防治,絕對是一場硬仗,不要說是「點藥」,他們甚至對「害物防治」的認識很淺,需求非常低。所以開始的那幾年公司虧了很多錢,但余永堅沒有放棄,從業務出身的他努力教育員工「對自己的服務有信心,相信公司的服務是能夠幫助客戶,他們花這個錢是有效果的。」除了強力訓練業務團隊不厭其煩低地跟客戶說明維護環境衛生和防治的價值與重要性,他也是第一位提供服務立牌給客戶,為的是建立一個乾淨、衛生的正面形象,就這樣史偉莎一點點地提升社會對環境衛生的關注。


熬過了最難的硬仗後,余總監帶著同仁一路往北部擴展,整個拓點的過程其實都比一站高雄容易。經過了十七年的奮鬥,「史偉莎」目前在有五個辦公室,兩個工作站,公司員工超過兩百個,創造了這個行業的精彩故事。



一步一步地擴大行業影響力


「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會想太多結果,每一天都做好每一件事情,用這種心態經營史偉莎,然後把這種企業文化傳承給每一位員工。」余永堅遵從公司「種因忘果」的理念,披荊斬棘般地拓展業務,公司的客戶量快速上升,服務範圍越來越廣,進而影響了台灣病媒防治業的工作型態。


當年,台灣99.9%的餐廳都習慣傳統噴藥的施作工法,史偉莎則引進白天點藥的工法,「那時候買一支藥(餌膠)很貴」而且選擇少,供貨廠商擔心他訂貨量不夠而違反合約,還將採購不足量的罰款也列進了合約。「但我們還是堅持這樣做,因為比較環保又衛生,相對有效而不會汙染環境。」


早年大家對餌膠防治效果難產生信心,他不單要說服客戶,還要說服自己的技術人員接受這種「聞不到、看不到」的工法。經過他長期的投入、細心的教導和講解,加上防治現場的效果真實展現後,技術人員跟客戶漸漸被說服。


不知道經過多少的質疑、挑戰,到今天余永堅仍堅持技術人員一個月四次施作,雖然時常會有夥伴挑戰這項規定, 但是他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下,技術人員也會有更多時間跟東主和店長溝通,而且這樣對環境比較好,對客戶最好——這種「以客戶為本位的服務」態度也是讓業務迅速擴展的原因。


育才留才的重要性

 史偉莎深知育才的重要性,集團「5Rs」的發展理念:Respect(尊重)、Recognition (認同)、Reward(嘉獎)、Retraining (培訓)、Road Ahead(前景)「其實我們這個行業真的沒那麼難,最主要的是管理人員,我相信管人是最困難的」,隨著業務版圖、規模持續擴大,公司持續強調「人」的重要性。


余永堅很在乎同仁的努力與付出,十七年間培育出很多管理人員,「我們的管理人員都是內部升遷的,很多都是從前線技術員做起。」他希望能創造更多空間,製造更多人才,「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我們可以創造不平凡。」「只有公司擴大,才能創造更多機會,讓員工看到前景和未來,才更願意留下來。」


多年來,史偉莎也培育了很多臺灣防治產業人才及老闆,雖然可惜這一行的高流動率,「每個人都想要往前走,想當老闆,如果從我們身上學到管理方法要運用出來,是好事來的。他們都很優秀,有想法的人要離開是沒辦法阻止的。」瀏覽業界名單,他發現目前大概有五、六十家PCO公司是前夥伴開的,他對此也感到高興,樂見公司培育人才影響了這個行業。他寄語這行業的年輕人要「相信你的夥伴,在互信的環境下一起做,事情才會做得更好。」




人在異地的感傷

為了打拼事業,余永堅離鄉背井,十多年來,他錯過了跟親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這是未來他要花更多時間填補的。「我們這個年紀,有些年紀比我大的家人先走了,我離開香港後的這些日子,沒跟他們有更多時間相聚;也有同年齡的朋友忽然就去了,在台灣努力的這段日子中,對於朋友的相處回憶似乎是空白的」,提起那些離他而去的親友,他的語氣中帶著感傷和淡淡的遺憾。


「我退休後會四處走走,去英國、澳大利亞、香港找找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補回自己還沒做的事情。」還有更大目標的余總監在退休日到臨之前,仍會繼續帶著史偉莎團隊前進。「用心做每件事情,成功沒有技巧,也沒有捷徑,尤其是這個行業,只要踏實、認真地做,就會出頭。」17年的風雨,凝聚成的心得, 他將持續踏實認真地工作,而不捨地堅持,就能開闢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Коментари


02-2837-5100

©2022 by TaiwanPestManagmentcircl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