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前⾏,帶領團隊走向病媒防治的未來 ——年輕創業者謝伯岳
- SARAH WU
- Nov 3, 2022
- 3 min read
Updated: Nov 4, 2022
謝伯岳是⼀位年輕的防治師,⾝形⾼⼤,寬厚的肩膀,⼀看就知道能背負很多東⻄。 對他⽽⾔,要背著⼗幾⼆⼗公⽄的噴藥桶是司空⾒慣的事。三⼗幾歲的他已經是媒防治公司中詠盈的老闆。

伯岳從⼤學時期就開始接觸病媒防治業,在中興⼤學昆蟲系就讀期間,在學長的介紹下接觸病媒防治的⼯作,當時覺得⼯作⼀天就可以拿到⼀千五百,有吃有喝甚⾄有住,也覺得⼯作蠻有趣的。取得中興昆蟲所碩⼠學位後,他先是在⼤學和防檢局擔任研究助理,安逸地⼯作了好幾年後,才決⼼回到產業,為未來的可能性努⼒。
後來,在偶然的聊天中,他腦海中冒出創業的念頭。⼀起合夥,並不是刻意的設計 ,「反正⼤家也擁有技術,如果⼤家可以配合得好,那⼤家就⼀起來做這份⼯作」,伯岳在⼤學時常常不知不覺就成了的團隊的老⼤,曾當過學會和社團會長、總編,加上昆蟲系的學術訓練背景,在業內說起話的確比較有說服⼒,再一次地⾃然地成了公司的領導。
在別⼈眼中,昆蟲系畢業的學⽣比較專業,謝伯岳卻不以為然,「我對於專業這個詞 ,不知道該怎麼說,你說真的專業,其實比較懂蟲,我們了解的蟲比你們多,我們⼤概知道孳⽣源在哪裡,知道怎麼⽤孳⽣源去做處理,對藥可能毒不毒也比較熟,但學歷是⼀回事,⼯作是另外⼀回事,⼯作防治的技術還是解決客⼾的問題。」
在防治業⼯作了好幾年,從防治師到老闆,他很清楚具備防蟲知識只是防治師⼯作技能中的⼀項,「這個⾏業很挑⼈做,因為它實際上不難,但是因為它是綜合性的,包含防治的技術性,跟與⼈的溝通,甚⾄跟⼈家談價錢需要業務能⼒,所以它涵蓋了三個能⼒,那你必須要把這三種能⼒融合得好⼀點,才可以做好這份⼯作。」
伯岳認為要創立⼀家病媒防治公司的成本不⾼,⼀張病媒防治的牌、基本的資⾦、藥和器材,公司就可以運作了。所以產業中充斥著⼩公司,甚⾄是⼀⼈公司,如何能繼續讓公司營運下去才是最困難的地⽅,⼤部分公司都撐不過五年。事實上,病媒防治業留不住⼈才,這⼀⾏有很多嫌惡之處,它需要體⼒,⼯時⼜長,長久以來會影響⽣活與⼈際關係,「你會發現說很多⼈其實沒辦法照顧家裡,伴侶覺得這個男⼈不常在家,或男朋友很忙⼜很累,這也就是沒辦法長時間做的原因」。所以他認為減少夜間的噴藥,單價⾼⼀點,跟客⼾溝通的時間長,把問題持續減少,才可以改善防治師的⼯作形態。
⾃立⾨⼾的好處是調配⼯作時間,伯岳認為這樣的⼯作模式比之前輕鬆多了,現在偶爾還會有時間跟朋友去騎腳踏⾞。「如果再來⼀次,我也會創業,但不⼀定是病媒防治業,創業是我的想法,但當初受⼈請託,這些⼈託付我,我就努⼒地完成⽬標。」公司營運了六年,算完成了第⼀階段的⽬標,公司裡的⼈都賺到當初定下來的薪資⽔平,但要公司才剛進入穩定期,還要慢慢累積經驗,想辦法突破,才能讓公司走得更遠。

雖然這⼀路走來很不容易,但伯岳還是對未來抱存希望,「我相信這個世界會往更好的⽅向邁進,因為不管如何,它也是往更好的⽅向修正,這是必然的,因為⼈不可能 ⼀直想要退到過去,所以這個產業也必然往那個⽅向走。」 他願意負重前⾏,走向更遠的未來,為了讓世界,更為了⾃⼰。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