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繼承勇氣,也繼承智慧——防治家族第⼆代掌舵⼈陳建勳

  • Writer: SARAH WU
    SARAH WU
  • Nov 3, 2022
  • 3 min read

Updated: Feb 10, 2024

作為防治家族的⼀員,陳建勳從⼩就跟除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從⼩就在除蟲家庭長⼤,從⼩就知道爸爸會出去噴藥,回來時我爸的⾝上有藥的味道」,藥的味道就這樣深印在建勳的腦海裡,那時候他不過是⼀個幼稚園的孩⼦。「我家就是辦公室,很多⼈進進出出,搬家也搬了很多次。」


稍長後,他逐漸了解爸爸的⼯作,印象中,過了⼀段時間後,公司搬進了⺟親在北安路買的辦公室,當時他們已經開始代理防治器材,接著更往中國⼤陸發展,投資上海⼯廠。他們應該是⾏業中,最早到⼤陸發展的幾家企業之⼀。那些年,「內湖幫」儼然形成,家族關係企業包含了建勳的爸爸陳啟⽣的「中華」、「清華」、「鑫華」, 舅舅的「彼得蟲害防治公司」,外公交棒後還成為舅舅公司的顧問。


建勳、他的姐姐、弟弟這幾位家族的第三代,從⼩就幫家⼈處理公司的事情。姐姐⼤ 學畢業後曾經接⼿公司⼀段時間;建勳⼩時候要幫公司做翻譯跟網站設計,⼤學畢業後到⼟耳其攻讀語⾔學的學位,雖然當時有機會到學校任教,但是他還是決定投入防 治⾏業。


接⼿家族企業,難免會出現世代的衝突,建勳的繼承之路並不是⼀帆風順。「從零六到零八年,我曾經想在公司做些改變,但當時經營也遇到困難,當時我覺得做起來好 像並不是這麼愉快,⽽且服務也不是我擅長的東⻄」,那時候正好因為⼈⼿不夠,他毅然的做了個重要決定:完全停掉公司經營多年的除蟲服務。這當然引起了⽗⺟的反對,⽗⺟認為這樣的決定會影響公司的財務與現⾦流,只是後來建勳的爸爸改變想法 ,決定退休放⼿讓兒⼦去做。


「我爸他們經營⼯廠經營了三、四⼗年,所以他們有很寶貴的經驗,他們⼀看就知道哪裡會有問題,但可能沒有辦法講得很清楚,因為憑的是經驗累積。」


每⼀代都有每⼀ 代做事⽅法,不同世代共事難免會出現碰撞,就像建勳的弟弟,原本預定接⼿公司的 外銷部⾨,後來因為忍受不了老跟共事的⽗親吵架、爭執,他斷然決定到國際企業上 班。在⼀些事情的看法上,建勳跟爸爸還是會產⽣⽭盾,但他會想辦法找到折衷點,跟⽗親好好溝通。例如在購買機器⽅⾯,爸爸為了想要控制成本,要買成本較低的⼤ 陸機器,但建勳會堅持⽤品質取勝的歐美器材,以確保產品質量。


雖然是⼀家⼈,但是許多事情兩代⼈有不同的想法,就像要不要去美國發展這件事,建勳也跟⽗親有不⼀樣的看法,「我真的覺得,搬去美國是⼀個很⼤的挑戰」,雖然 美國有很多⼟地,爸爸希望可以去美國設廠,但去美國要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與法規可不⾒得容易,⽽且設廠的時間和⾦錢成本很⾼,經過反覆思量後,現在他覺得將⼯ 廠留在台灣比較明智。「到美國⽣活是我的想法、夢想,我覺得到美國⽣活很好,但這幾年我的想法慢慢轉變,台灣也很⽅便,台灣有什麼不好呢?其實台灣很安全,在各⽅⾯上,⽽且美國的槍擊案比台灣多很多,這跟經濟不好有關」。雖然「美國夢」 令⼈嚮往,但經營公司畢竟有很多現實層⾯的考量,留在台灣⾄少能先站穩腳步,然後再好好計劃下⼀步。在公司的營運與規劃上,建勳很有⾃⼰的想法,除了防治產品,近年他有嘗試拓展到農業市場,代理發展現代精緻農業的產品,那是個更⼤、更有 潛⼒的市場。





對於這個⾏業的未來,建勳認為這就靠年輕⼀輩的造化了。雖然他曾經想要改變,但在這⼀⾏⼗幾年後,他對未來沒有太⼤的期盼。雖然如此,他觀察到這⼀⾏還是有年輕⼈有⾒識⼜有魄⼒,願意嘗識新東⻄,做不⼀樣的事情,或許他們會為⾏業打開新的局⾯。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Comentarios


02-2837-5100

©2022 by TaiwanPestManagmentcircl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