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徐爾烈教授談臺灣病媒防治業(下) ——關於病媒防治業的⽣態以及未來

  • Writer: SARAH WU
    SARAH WU
  • Nov 4, 2022
  • 4 min read

Updated: Feb 20, 2023



在美國從事病媒防治的行業(Pest Control Operator)的業者都認是是很驕傲的事情,在臺灣則感覺不太光彩。病媒防治業在歐、美國家早就被當作是專業技術,但臺灣病媒防治業還在前往專業的道路上探索。


徐爾烈教授身為「臺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的重要成員,早就想過推動行業的分級認證制度,以提升行業的專業度,例如參考國外的作法,以公司人數、組織架構、營業額等把業者分為「甲」、「乙」、「丙」三級,但這引來業界很大的反彈,簡單的說 就是「我為什麼要做丙級」,每人都想做甲級,平心靜氣的說這也是常理。雖常有食品業界要求推薦優良業者,但苦無大家都認同的標準,各地公會只能按要求順序來公平推薦而無法以技術能力來推薦。


有些國家的病媒防治協會的會員會費是按照營業額高低來收取,年收入高就交得多些,年收入低就交得少些,以我國協會參加的國際組織「亞洲大洋區病媒防治高峰協會」因為我國的國民所得較高就比其他國家付較高的會費/每年800美元。但這在台灣內部的會員會費很很難落實,因為一定有業者覺得不公平,單靠民間公會跟學者是很難靠推動病媒防治業分級制度的。相對而言,中國大陸病媒防治業比臺灣起步慢,在近年已經開始推動產業的分級制度。大陸官方機構「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協助推動產業的分級制度,申請各個等級別的審核不但要繳交不同的費用,而且每幾年還要重審。雖然這還在起步階段,在具體操作上也出現很多困難,但起碼逐漸把制度建立出來。但是台灣的社會狀況與行業生態跟大陸很不一樣,很難把大陸那一套分級制度複製過來,尤其大陸已訂定很多害蟲危害規範標準,且官方的力量遠大於民間公會的力量,但臺灣大多是小型病媒防治公司,單單徵詢業者意見已經很難得到共識,何況要訂定分級制度。


開始的時候會想得很美好,但大家共同討論的時候,郤不是這麼簡單,希望未來有機會在產業生級有互利的時候,可以再推動這個病媒防治業分級制度。目前我們還沒有訂定各種害蟲危害的國家標準,有些國家會以捕蠅籠,蠅格子、粘蠅紙,捕鼠籠、捕鼠夾、鼠跡板、捕蚊燈、誘卵器等的資料為危害標準,打成績,評定為不同環境衛生等級,蟲害防治的成效應以危害程度為標準才能建立認證制度。


徐教授認為產、官、學合作是推動病媒防治行業發展的重要夥伴關係,病媒害蟲的防治投資成本的取決與農業害蟲不同,農業害蟲可以經濟危害水平為考量,計算收益及成本。病媒害蟲危害不能單以經濟面考量,除經濟成本外也要考量社會接受度及健康風險,例如在大飯店出現一、二隻蚊子或蒼蠅或蟑螂客人也受不了。專家們要定出害蟲危害的社會接受度健康風險其困難度也很高。以登革熱防治為例,專家要訂出施藥準則前就要先訂定流行風險標準、藥劑選擇、施藥方式。政府再去訂定委託噴藥合理成本、公司設備及技術資格標準等。因為不同的環境、治理對象及條件都不⼀樣,政府單位也不容易要一下子訂定各種環境有害生物的具體標準讓業者跟從。現在大多數地方政府都會定期為清潔隊施作⼈員辦講習班,但政府機關郤不一定已具備新型的藥劑或機器,沒有硬件上的配合,也無法應用新技術。


在防治的技術上,一般來說美國發展得較成熟,因為他們「用藥不手軟」,病媒防治公司與客戶簽了合約,幾乎每個月固定都會噴⼀次藥,他們比較講究技術,病媒防治公司的操作員比較熟悉那各種殺蟲劑,也知道那一種殺蟲劑適合那一種餌劑。其實美國政府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都是靠販賣業者在推廣殺蟲劑,販藥的廠商會經常辦理講習會,請他們的客戶來上課,例如他們有新的蟑螂餌劑或其他的劑型就會辦說明會。




現在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是缺少新的殺蟲劑,開發新殺蟲劑的成本太高,例如在實驗室裡合成一個新殺蟲劑,也許花不了幾百塊美金,但要上市就要花十億以上的美金,才能夠做完成全部美國環保保署要求的安全檢測,投資額大到沒有藥廠願意發展新殺蟲劑。殺蟲藥的安全要求跟醫藥不一樣,醫藥的安全測試比較少,因為它是針對個人的風險,例如有種藥物會引起流產,那麼沒有懷孕的人就不會受影響,但殺蟲劑噴出去,所有聞到的人都會受影響。過去常用的價廉又有效的有機氯、有機磷殺蟲劑或因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或對人類的毒性新發現,很多都已禁用,可用的殺蟲劑種類愈來愈少。因為研發殺蟲劑通過安全檢測需要這麼巨大的成本,導致現在沒有廠商願意研發新藥,重複使用同一類殺蟲劑則必然會造成抗藥性的問題。


要解決抗藥性的問題,徐教授建議防治時要輪流使用不同的殺蟲劑,每當有害生物開始有抗藥性時就改換不同類的其他種的藥劑,另外,也要了解有害生物有抗藥性的原因,這樣才會做出適當的調整,有效的防治有害生物。隨著時代的演變,從瘧疾受到控制後,病媒傳播傳染病不再是嚴重的問題,但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人們對環境衛生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再也受不了家中出蚊子、蒼蠅、蟑螂也,這不只是臺灣病媒防治業的挑戰,也是全世界病媒防治業的挑戰,其實歸根究底及環境改善及對害蟲生態的了解,很多害蟲都可以「無藥而解」,例如無積水就沒有蚊蟲,沒東西吃就沒有蠅、蟑、鼠,就是淺顯的真理。

 
 
 

Comments


02-2837-5100

©2022 by TaiwanPestManagmentcircl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