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勇敢無懼,就能闖出⼀片天——清華環保實業創辦⼈陳啟⽣

  • Writer: SARAH WU
    SARAH WU
  • Nov 4, 2022
  • 3 min read

Updated: Nov 5, 2022

在盛夏午後的咖啡店裡,我們聽著⼀位⽩髮蒼蒼的老⼈家喝著咖啡,徐徐道出他的故 事,這位老先⽣名叫陳啟⽣,他的⽣命歷程跟台灣的病媒防治業有密切的關係。


「台灣以前沒有蟲害防治,都是做⽩蟻的,我⼩時候在南部,就看到⼈家掛牌⼦說做⽩蟻,我也不曉得⽩蟻是什麼」。陳啟⽣的岳⽗會講國語、英語和⽇語,⼿頭上有好幾⾨⽣意,其中⼀個就是「Mason Pest Control 」,主要處理美軍宿舍害蟲,陳啟⽣在岳⽗的⿎勵下接⼿岳⽗的⽣意。


那時候,美軍每隔三個⽉就要打電話聯繫他,請他處理美軍宿舍害蟲,這些仿照美國傳統住宅建築的房⼦⼤部分都在天⺟、陽明⼭美軍住宅區,防治完室內、⼾外庭院的害蟲後,「每個⽉都要交報告給美軍,說明那⼀個⽉做了哪幾家,⽤了甚麼藥」。


陳啟⽣跟岳⽗受的蟲害防治訓練是從美國海軍醫院學來,美國海軍醫院當時在台灣有⼀個海軍醫院服務駐台美軍及家屬,就在⽯牌榮總東院區附近,防治訓練課程是主要是防治環境害蟲,特別是蟑螂。此外,美軍也會重視蚊⼦防治,他們晚上要在家裡開派對前,會請他們去噴⼀下整個庭園,讓蚊蟲變少。


六⼗年代的台北除蟲公司很少,除了他的「Masons Pest Control」,還有⼀家叫「彼得」的公司,後來彼得的老闆要退休,把公司賣給他,後來他聽從岳⽗建議把「彼得」給⼩舅⼦管理,逐漸形成家族企業。陳啟⽣坦⾔在台灣蟲害防治很辛苦,還要⾯對清潔公司的競爭。據他這麼多年的觀察,台灣的病媒防治⼤概分兩⼤類,⼀類是做餐廳、酒店之類的營業場所,另⼀種是住家的,「我們比較偏住家,台灣的住家市 場不⼤,但越來越多,從3⽉底到8、9⽉就是防治跳蚤的季節,跳蚤防治蠻簡單的。 」但他最怕處理蜱蟲,「有養狗貓的話就很容易有。因為牠們躲得很厲害,做過⼀次不⼀定能把牠們根除。」


陳啟⽣對事業充滿企圖⼼,他並不安於於在台灣做除蟲服務,前前後後他開了三家公司,第⼀家「中華除蟲」,後來因為要轉往⼤陸開拓事業需要更多資⾦,把公司賣給了同事;第⼆家是已經結束的「鑫華」,當時為了跨⾜清潔服務業⽽成立的,第三是⽬前已傳承給兒⼦的「清華」,它主要營業項⽬製造、外銷黏鼠板以及代理外國先進且優良的設備。 從「蟲害防治」延伸到「環境清潔」,再到產品製造與代理, 都展現了陳啟⽣的企圖⼼以及企業的⽣命⼒。 早在七⼗年代,他就去美國NPCA(後來改成NPMA,「 國家有害⽣物管理協會」)參展去開拓外銷市場,也把國外害物防治業的專業知識帶回台灣,應該是最早去參加美國NPCA的台灣業者,他不但⾃⼰⼤膽前往美國取經,也早在幾⼗年前,帶團前往 參展、參加課程,安逸、獨善其⾝⼀點都不是他的風格,這樣的⼈格特質,也是他成 為台北市病媒防治公會創會理事長的原因。


陳啟⽣在九零年代涉⾜上海做⽣意,他形容那時候的⾃⼰「年輕氣盛,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當年他沒有經營熟悉的本業,導致最後總共虧了約五千萬。韌性堅強的他, 2008年與兒⼦轉戰、長駐廈⾨專⼼⽣產黏鼠板,直到2019年,因為中美關係緊張,考慮到美國關稅的影響,他決定搬回台灣,不久後爆發疫情,讓本來要去美國設廠的計劃擱置了。


「清華」⾯向的市場不只是台灣,⽽是世界各地,現在主要銷售市場是美國,如果有機會在美國德州設廠,可以免掉美國的關稅,如果情況許可的話,他還是想去美國闖⼀闖。「英國、瑞⼠、⻄班牙,我都去過,但他們不能⽤黏板」 ,他帶著跟太太⼀ 起去世界各地參展,「很辛苦耶,明明知道市場不⼤,總是要試試看。」


魄⼒、勇氣及對未來的想像,讓陳啟⽣無所畏懼,幾⼗年來到世界各地闖蕩,闖出了⾃⼰⼀片天地。就算前⾯的路難以預計,只要夠勇敢,仍可以開拓出不⼀樣的道路。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Commentaires


02-2837-5100

©2022 by TaiwanPestManagmentcircl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