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燃燒無盡的熱情——「耀際實業有限公司」創辦人曾國政
- SARAH WU
- May 13, 2024
- 4 min read
Updated: May 14, 2024
曾國政先生和「耀際」的故事,是一個熱情的創業家投身冷門行業的故事。

熱情滿滿的業界大前輩
「我前一天凌晨一點才從客戶那邊出來。」凌晨工作完,隔天一大早從台中搭高鐵到台北
,下午還要趕到新北市病媒防治公會的課程當講師,從芝山到五股搭捷運可要轉程兩次才能到達,光看捷運地圖已讓人頭暈,「但其實還好,只要熟悉了路線,其實很方便。」曾國政是一個乾脆的人,雖然已入行二十七年,但他對病媒防治業的熱情仍然炙熱,除了經營「耀際」,他也投身公會,任過第八屆台中市病媒防治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及新北市病媒防治業同業公會的顧問,也曾經到過中國探索新市場。
投身公會服務同業
「公會的功能提升行業的本質。」曾國政認為擔任公會職務可以為同業做更多。他擔任台中市防治病媒防治同業公會理事長時正遇上衝擊全球的covid-19,當時他用盡力氣為在抗疫前線工作的同業爭取疫苗,無力的是,政府並不重視這行業, 無論他向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反映都像是撞上一堵一堵厚厚的牆,無動於衷。如果疫情重來,他表示會盡更大努力號召同業發聲,讓政府聽到病媒防治業的訴求。
除了奔走爭取疫苗,擔任公會理事長期間,曾國政籌辦很多課程,除了技術相關,還開辦有關行銷、口條訓練等各方面的能力培訓,他認為防治從業人員需要提升技術以外的能力, 包括行銷經營、溝通能力,甚至敬業態度,才能真正能提升行業的本質。
在病媒防治業找到自己的定位
為了讓「耀際」不斷進步,曾國政嘗試了許多同業沒做的事,曾經他的版圖擴及中國,近幾年他又投入AI科技在病媒防治工作上運用的研究,希望行業能追上運用科技的世界趨勢,達到快速、精準的防治成效。 20多年前,開了業卻沒有客戶,到現今已超過三十多位工作人員的「耀際」,不但台中有總公司,在台北、新竹、台南、高雄也都有分部,服務範圍遍及全臺,服務領域橫跨食品、餐飲........。
20多年來,公司的每一步成長與擴展都是曾國政努力的果實,許多老闆到了這個規模,多已享清福了,但是他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而是鼓足一口氣,提起腳步努力再往前。他認為「整個臺灣食品相關企業有六十幾萬家,市場病媒防治需求很大」,只要願意下苦功,公司一定能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他相信。
給年輕同業的話
「病媒防治對我來講沒有技術可言,就只是認真與專注而已。」專心投入在事情上,遇到問題努力尋求解決的方法,就能把事情做好。 他用十二個字總結病媒防治的工作:「因地制宜、想方設法、隨機應變」——他認為牢牢把這十二個字揣在心裡、腦子裡就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認為防治工作就是不停想辦法解決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吸收新知識,所以他強調員工的學習能力很重要,「我一直鼓勵同事看書,看書是最快的學習方法,你從書上學習然後在實際操作上驗證,這樣進步最快。」要養成驗收自己學習成果的習慣,才能持續進步。
「我覺得同業比較冷。行業冷門,人也比較冷。人冷財就冷。」他感嘆自己的滿腔熱情沒有產生足夠的改變,雖然有些挫折,但他知道必須堅持向前。「耀際」在業界漸漸站穩的這些年,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行業人才。「年輕人的責任心很重要,要說到做到,防治技術不能主觀。」這是他給年輕人的另一個建議, 除了個性與態度的外,他也強調使用客觀數據和證據處理案場,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術。

鍛煉意志力的重要性
持續學習和精進技能需要的是毅力,要有足夠的毅力才能在困難中堅持,就像他跑馬拉松,最後那幾公里與自己的奮戰,如果沒有毅力,放棄是容易的;「目標在那裡,腦袋放空,就算你想也不能加快,反正只要一步一步跑,一步一步踩,就一定會到。」去年在忙碌的工作下,年紀不輕的他還挑戰了「一日雙塔」,那是二十四小時內完成520公里的腳踏車路程,從天黑騎到天黑。 現在又策劃挑戰一日三塔600公里的賽事活動。運動讓他磨練出強大的耐力和意志力無懼挫敗,他勇於挑戰、追求卓越——縱然這熱情和毅力並非所有人能理解。
獨特的收藏家眼光
除了跑步、踩腳踏車,曾國政還有個收集老件的興趣。早在十五、六歲年少的他拜訪阿公在彰化和美的老家,盯著老舊的雕樑畫棟、燕尾馬脊的閩南式古雅的三合院,他感受到老宅的美及韻味。「阿公的爸爸是當時臺灣五百大士紳之一,小時候聽過阿公和爸爸和姊姊說那個三合院老厝有多漂亮。」雖然他只能在文物、史料與祖厝中探索祖輩的風光。自那次與老家接觸後,他愛上收集舊物,別人眼中的「破銅爛鐵」成了他眼中的寶物,他的收藏品並沒有特定種類,不見的是稀有珍貴、不見的是工藝極致、不見的是歷史悠久,他重的是眼緣,那種說不出的感受, 只有他知道。
多年來他收藏了不少老件,多到寄放在各處,在他的心裡, 有一天他將買個美麗的四合院,為他的收藏品找個安置的好地方。眾多收藏品中,他最喜歡的是一個上發條的捕蠅器,「我相信非常少人它是一個捕蠅的設備,連賣給他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功能是什麼,居然讓我收到了。」

有不一樣的眼光,就會看到事物不一樣的價值。或許老件起來並不起眼,但曾國政看到它們的價值,就像他願意投身冷門的病媒防治業,並肯定這個行業的價值。「我永遠覺得自己在最低點,或許有一天會跳起來。」
一個「冷門」行業有了熱情的人,也沒這麼冷了,因為這種熱情會像一個小火苗點燃著, 一個一個傳遞出去,火苗將會變成更熱、更亮——我們都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