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一步步認真耕耘的創業者——「馬立」負責人謝宏邦

  • Writer: SARAH WU
    SARAH WU
  • Nov 27, 2023
  • 3 min read

Updated: Feb 10, 2024




起步階段的艱辛

走過許多行業的阿邦跟很多這一行的創業者一樣,看上了這行業的低創業資金,加上當年在農藥公司服務時,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病媒防治業者,「什麼人都有,什麼人都做得起來,我不怕蟲鼠,覺得這個對我來講應該不困難。」對阿邦而言,要拿到環境用藥的執照和專技執照,投資幾十萬創業不難,但他發現經營企業可不是想像中這麼簡單,「創業前半年很辛苦,因為沒有業務量,只好瘋狂推銷自己,並利用自身專長從事養蜂及種植的第二業務,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品牌。」

剛開始,阿邦從朋友的幼兒院和回收場做起,然後接觸商會,商會朋友介紹了一些餐廳的客戶給他,一步步謹慎的經營後,名聲傳了出去,開始長照中心找他詢價,原本長照中心因為他的價格太高而斷了聯繫,但沒有要放棄的阿邦轉換了念頭「我覺得應該要幫忙,我就跟他們說,我現在不收你費用,我幫你先顧好環境,練一下自己的基本功。」他淡淡然地說著,無私的給予意外得到了回報,第一家長照中心也多介紹幾間長照中心,現在他定期服務三、四間長照中心,只收取公益價的費用。


療癒的農場生活

初期公司業務量少的時候,阿邦除了積極開拓業務,還在自己家附近養蜜蜂跟種草莓。在前公司服務時,阿邦有個客戶在汐止山上的空地養蜜蜂,拜訪客戶時,他「看著蜜蜂嗡嗡地飛來飛去,在蜂箱裡進進出出、進進出出,看著它們帶著花粉回來,好乖好療癒」,美景、蜜蜂觸發了他的好奇、興趣,就這樣他買了兩個蜂箱回家,煞有其事地開始養蜂,只是,沒多久他的蜂箱,從兩箱成長到了一百多箱。當時就算收的不多,阿邦也要堅持只收品質較高的「封蓋蜜」:「一般的蜂農在春天大流蜜的時間一兩三天就會收一次,他們收的是水蜜,我大概半年才收一次,等封蓋了才收蜜,蜜的水分比較低,花香味會比較好。」當時養蜜蜂除了是阿邦的興趣,也是第二業務,他堅持要把品質做到最好。


本來阿邦計劃在防治淡季的時候養蜜蜂和種草莓,「草莓一分地可以淨賺個二三十萬,那個錢還不錯,沒有想到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只是種草莓要靠天吃飯,碰到下雨就會影響收成。後來當「馬立」漸漸穩定,業務量越來越多,草莓和蜜蜂就被擺到在一邊,「這些有可能是我退休後要玩的的興趣。」




從養家糊口到未來發展

「說實在,做這個行業就是養家,因為有一份還不錯的薪資待遇,我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阿邦認為這一行「有做不完的業務量,前景是無限的,沒有很局限,方向很大」。現在的「馬立」逐漸穩定,阿邦請老婆來公司幫忙,此時他的目標是先累積資金,再想下一步,但他朝著企業公司經營的方向前進,「我沒有想改變行業,我只是想讓我公司可以穩定發展。」他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聘請員工、幫手,把自己的工作模式複製下去,讓公司越來越有規模,從而能夠財富自由。


擴大公司規模勢必要增加人手,阿邦知道人不好找,「其實這個工作很勞累,我有時候一天大概會換七、八件衣服,整件衣服都濕透,其實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我作為業者跟老闆,因為有利潤所以進這一行,要請人的話,我認為需要有相對的報酬回饋給他們,他們才願意去做這份工作。」他相信「有錢一定可以使鬼推磨」,需要有優厚的薪資才能吸引更多人入行。


在公司長大前,阿邦只想著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這件事情,不要偷工減料,不要混水摸魚,把事情做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腳踏實地地做。」阿邦有著像農夫的特色,一步一腳印、踏實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想著要一步登天、偷懶耍小聰明,也不會把自己想得很不凡,認真做自己的事,專心耕種,就可以得到自己應得的果實


因為仍是創業初期,有時候假期也要回辦公室處理文件,他把子女帶到身邊,孩子在公司玩玩電腦陪著爸爸工作,待工作做完再去享受天倫之樂,如果可以的話,他也希望盡量排開工作,把時間留給家人和朋友,在工作、家人與朋友間找到平衡的生活。

或許我們都不必有改變世界的宏大理想和力量,只要看著眼前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盡力去守護自己所愛的就夠了。

*文章著作權為「​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修改、翻印或重製,請聯繫「​九鼎知識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侵權必究。

 
 
 

Comments


02-2837-5100

©2022 by TaiwanPestManagmentcircl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